随着两地通关和海外加息带来的利息差异,“特种兵”香港投保、香港银行开户成为今年社交媒体上的热词。标榜着6%-7%复利的香港储蓄险在沉寂三年后又一次吸引了内地消费者目光。和内地预定利率不超过3%的保险产品相比,港险真的这么“香”吗?
为了吸引客户投保,香港各保险公司也推出了优惠活动。有香港保险公司针对重疾最高可以给到5个月的保费折扣;储蓄保险方面,5年期产品,期交保费在10万美元及以上的,最大保费折扣可达27%。如果一次预缴5年保费,预缴的部分可以获得保证年利率5.1%,高于已节节攀升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。
这么大的折扣在内地保险人眼里无比陌生。“在内地,给予客户保单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是被严格禁止的,香港这种公司层面的优惠在内地不可能实现,而且这种让利不会冲击费用空间和承保利润吗?”有内地个险渠道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达了疑惑。
不过高收益和高优惠在今年确实带来了香港保险的繁荣。根据香港保监局数据,2023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赴港投保468.49亿港元,较去年同期暴涨4575.5%,前三季度保费收入也超过2019年全年的434亿元。内地访客投保的保费,占据全港新单保费的32%。
从保单类型上看,终身寿险和重疾险是内地客户最青睐的两种产品。以新单保单数统计,两者合计占比88%,其中终身寿险占比54%,重疾保障占比34%。
尽管香港储蓄险高收益“看起来很美”,但值得注意的是,该类产品属于分红险,保证利率很低,高收益主要来自非保证利率,能否达到计划书上预期的收益和公司的投资水平息息相关。
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,不需要太过担心香港保险的收益波动。投资分红是相对的,在市场好的时候实际利率也会高于实际演示数据。保险公司在销售环节会同时披露高回报率情景和低回报率情景,提前对消费者进行了告知,避免误导销售。保险属于长期财富管理工具,短期市场波动不应作为评价保险产品好坏的标准,我们认为香港大型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在消费者教育上做得更好。
为增加透明度,协助保单持有人了解保险公司过往派发非保证利益的表现,香港保险业监管局颁布“承保长期保险业务(类别 C 业务除外)指引 (GL16) ”,要求保险公司就分红保单的非保证利益,发布分红实现率,以显示保险公司在实践派发预期非保证利益的表现。
根据披露,并不是所有分红险产品各年度都能实现预期红利,在部分年份会出现低于预期超过10%的情况。为了缓和回报波幅,保险公司会选择把所得的利润及亏损,透过保单较长的年期摊分而达至更稳定的红利及分红派发。
为更有前瞻性,分红险的说明摘要文件必须加插“悲观情景”及“乐观情景”,加强持有人的心理准备迎接红利的变动性。假设现行投资回报率是每年4%,悲观情景是指连续每年下跌固定百分比;乐观情景则是连续每年上升固定百分比。
345035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